2023-11-20 17:03:50 來源: 求医网
求医网信息
(一)耳鼻喉科疾病早期总结
隋唐时期的《诸病因证论》、《千金方》、《外台秘钥》等书,系统总结了上代散见的五官科疾病。 讨论了 100 多种耳鼻喉科疾病。 针孔、鸟眼、眼睑(高危、下垂)、鼻衄、鼻疮、耳疮、耳耵聍、风寒失声、中度冷声嘶等疾病均为首次报道。
从局部证候表现认识五官疾病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例如,《诸病成因论》“人白天视力清晰,休息时则看不见任何东西,谓之鸟眼”。 (晁五芳等:《诸病病因病论》第28卷,P119,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年)中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夜盲症视力随昼夜不同的规律性变化是很明显的。观察到的。 《外台秘要》中记载的“脑流蓝盲”指出“梗阻呈青白色”(晶状体混浊),这是我国对白内障最早的正确描述。
(二)注重五官疾病的外治
《千金方》和《外泰秘方》共收录五官方约600个,针灸方40余个。 外治方法占有绝对优势,而内科疗法则相对较少。 其原因应该与五官处方有关。 与疾病的特点有关。
在眼科治疗方法中,压迫是最常用的方法。 还采用熏蒸、滴眼、钩切等各种外治方法和手术。 洗眼睛时,采用仰卧法,用注射棉洗眼,用盐水洗眼。 用棉花蘸药液将药物滴入眼内,或用新刷子将粉末撒入眼内,演示了各种局部给药方法的使用。 《外泰秘方》《脑流青盲》(白内障)中说:“……宜用金草诀……一针,云开见天。” 这是中医著作中对金针通窍的最早记载。 杜牧(803-852)《范传文集》中还记载了两位擅长金针拔除的眼科医生,他们对金针拔除的部位、颜色、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中也可以看出,唐代金针白内障手术已相当普遍,需要指出的是“神曲丸”(后世著名的慈珠丸)口服方中的药物对于早期美白效果非常显着,另外,唐代医学家非常重视利用各种动物肝脏来治疗眼疾、明目。
鼻炎的治疗主要是鼻塞,方法有擤鼻、冲洗鼻腔、外敷等。 耳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塞耳。 还有一些注射、吹耳、灌耳的方剂。 咽喉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吞咽、漱口为主,也有烧灼、漱口、刺手指、拇指放血等方法。
本期收录的耳鼻喉方剂中,很多都有详细的炮制和配制方法。 眼科用药强调先捣后磨再过筛,或用滤棉过滤等,体现了对五官科特殊用药要求已有一定的经验。
(3) 义眼的组装
在唐代,我国就已经能够组装假眼了。 例如,《吴越备史》记载:“唐代所制武术选拔,以立即击球能力为标准求医网报道,有铁钩置于棍上,以击对方。(周)鲍试这个选择。一只眼睛被铁钩挑出来,眼睛重叠了……圣旨给了他木眼来代替他。木眼不知道他是什么木头,但他可以看到清楚地。” 据考证。周宝是唐武宗时期(840-846年)的人,可见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就已经安装了义眼,而且形象逼真,看看吧就像真正的眼睛一样。
(4)《龙树眼论》
眼科专着始于南北朝。 我国书目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眼科书籍,已被医|教网收集整理,但已佚失。 《龙树眼论》是一本眼科名著。 它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着,也失传了。 郑樵《同治·异文略》中曾有记载,白居易的病眼诗中也有提及,“龙树论铺满案,决明丸存于空盒”,可见其当时流传甚广。 有人推测它是隋唐时期的人以印度佛教医学家“龙树”的名义写的(也有说是菩萨的名字),并认为《龙树眼经》所载《一方类聚》是其书,详考。
我院,专业肺部瘤医治权威机构,一贯秉持全方位诊疗策略。根据患者独特病况与病情...
头动力养生不仅有效缓解头部疲劳及改善头发质量等表征问题,更为关键之处在于能...
然而,吃饭细嚼慢咽能否真正助力减肥呢?因此,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对控制体重、保持...
以下便为您推荐几所位于杭州的知名骨科医院,便于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就医选择。杭...
封闭式减肥的原理封闭式减肥的科学理论,强调热量摄取的精准把控以及运动消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