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手機版

无需恐惧,艾滋病已是可以治疗的慢性病(协和医院感染内科)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控制和治疗,

2024-06-12 03:42:00 來源: 大众生活 作者:大众生活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医典 ,作者李太生孙永涛吕玮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陈诉存活艾滋病毒(HIV)感染者95.8万,整体疫情连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很多人依然对艾滋病毒/艾滋病会感到恐惧和担心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孙永涛以及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吕玮,在腾讯医典的对谈节目中对艾滋病科普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期公众对艾滋病多一份了解,少一些偏见。

1.“谈艾色变”:源于偏见和不理解

李太生,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说到大众对艾滋病的态度,李太生教授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其实感染艾滋病毒和乙肝、丙肝都一样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果得了乙肝、丙肝,大多数朋友还是愿意接受你,但假如感染了艾滋病毒,似乎就会被朋友甚至家人抛弃了。

为什么大众对待艾滋病是这种态度呢?孙永涛教授指出,首先,是因为艾滋病毒的流传渠道包罗性,这就很容易给人贴上某种标签;其次,早期艾滋病死亡率极高,一度对它束手无策。高死亡率和不可治愈率使得大众对它极度恐惧;最后,“谈艾色变”也和艾滋病早期宣传相关。早期为提高大众的警惕,把重点放在危害和疾病的严重水平上,而现在艾滋病治疗进展已取得非常大的进步。

孙永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

第一例记录的艾滋病病例报道是在1981年,1996年“鸡尾酒疗法”出现,给整个艾滋病诊疗带来了新希望,能够显著延长艾滋病病人的寿命。

从2010年到现在的10年间,全球艾滋病增长的速度已经下降36%,死亡率也下降了33%。如今一个20岁后感染并及时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岁,与正凡人的79岁前所未有地接近。

好比我们都熟知的前美国职业男子篮球球员“魔术师”约翰逊,他在感染艾滋病毒早期就接受抗病毒治疗,坚持用药健康地活到现在。

目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两个金指标,一个是病毒载量,评估病人治疗的疗效,另外一个就是结合CD4,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经过恒久的观察,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抗病毒治疗的评价疗效过程当中,艾滋病毒的RNA是最敏感的,治疗有效以后迅速看到病毒载量,就是艾滋病毒的RNA到达检测不到的水平,然后才观察到CD4缓慢地上升。

2.艾滋病的正确科普:全民皆需

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短短三十几年里,科学家已经对艾滋病病因、流传途径有了清楚的认识,并研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但目前艾滋病仍然无法治愈,因此公众还是应当多了解一些知识,科学防艾抗艾。

上一篇: 泌尿系统疾病学科发展蓝皮书,梳理高质量发展经验(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生理+病理+内科+外科))泌尿外科发展计划,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求医网 www.shkeow.cn 版权所有 求医网
统计代码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